星期六跟Dr. Lo參加了專門為新移民舉辦的加東美食文化之行,我們兩個沒去過加東,行前都非常期待。不過到了星期五,兩個宅人又為了不想假日還要早起而想放棄,幸好愛吃的心戰勝了睡魔,我們在7點天還濛濛亮的時候起床吃早餐整裝,趕在8點50到達集合地點Lavender地鐵站(這個站名很可愛,可是不懂為何偏偏要翻譯成『勞明達』),之後就舒舒服服坐遊覽車出去發玩囉~

在車上,由來自加東土生土長的導遊小姐,講了很多關於加東的歷史,還準備了以前的老照片當教材,給我們上了一堂歷史課。聽完加東的歷史,真的會覺得這地方真是地靈人傑啊,加東出了很多任總統哩,連現任總統的住家也在加東喔!一邊聽課,路程似乎變的不那麼遠,感覺一下子就到了。

第一個點是位在如切路上的「郭源發」 ,是薄餅的起始店。

 01.JPG 

說到薄餅,可能很陌生,可是看到下面的圖片,應該就知道,薄餅其實就是我們台灣人講的潤餅!

02.JPG 

一個人拿著麵團,在燒熱的鐵板上快速的擦過,再由另一個人將薄薄的餅皮拿起來,兩個人的合作很有韻律感,我看再久都不會膩。我小時後跟著媽媽去市場買潤餅皮,也可以站在人家攤位前面看很久哩。

04.JPG

這就是薄餅包的材料,有磨的細細的蒜、辣椒、生菜、豆芽菜、脆脆的炒菜瓜。

薄餅跟潤餅看似雙胞胎,其實裡面的料就完全不同了。我記得以前清明節時,媽媽都會準備炒豆芽菜、炒豆干、蛋皮、菜哺、肉鬆等,最重要的是海苔粉跟花生粉,我每次都吃了好幾捲包的飽飽的潤餅後,再補充一捲只包花生粉跟海苔粉的潤餅,作一個完美的結尾。

05.JPG

還有右手邊那罐,老闆娘只肯透露是「海鮮」的獨家秘方。

老闆娘當場試包了一捲,也提供3個名額讓大家可以試試看。包薄餅(或者是潤餅)真的蠻難的,以前我包也都會貪心放太多料,不但包不起來,餅皮還會因為沾太多菜汁而濕濕,這樣吃起來口感就不好了。

05-1.JPG 

看我吃的滿嘴,臉頰鼓像是土撥鼠,就知道這裡的薄餅很美味,不過老闆娘放好多辣椒醬啊,辣啊~~

接著到masjid khalid回教堂

06.JPG

masjid khalid回教堂採取簡約的風格,負責接待我們的拉比說,這裡是給大家聚會祈禱的地方,沒必要表現的很崇高跟大家距離很遠,這席話有打動我的心~

07.JPG

偌大的空間裡,穆斯林們或單獨或群聚一起祈禱,很莊嚴肅穆的感覺。

08.JPG

木頭鐘,裡面是空心的,所以可以敲出很大的聲音,拉比應觀眾要求示範了各種用途的不同敲法。

拉比還說了很多關於宗教的想法,他認為世界上所有的宗教其實都是一樣的,就是要讓人成為更好的人,我聽了很感動,ㄟ,我似乎有容易被洗腦的傾向,要注意啊~

09.JPG

回教堂還事先準備了飲料跟點心,有色彩繽紛的的各式馬來糕,我很喜歡這種加了椰漿的小點心。

10.JPG 

還有咖哩餃

接著來到Sri Senpaga Vinayagar Temple
11.JPG 

不像其他印度廟的多采多姿,Sri Senpaga Vinayagar Temple是以白色、灰色為底的建築

在這裡導遊詢問大家印度教是多神或是一神,每個人包括我都信心滿滿的喊出多神,在導遊小姐揭曉答案前,同一團的印度人就發言了,經過他的解釋,我才知道原來印度教跟我們想像的不同,其實是一神論的。雖然從表面上看,印度教似乎有上千位神靈,印度教徒除了崇拜所屬的家神、村神和職業保護神外,還要崇拜自己特定的神或主神(本尊),如濕婆派信徒崇拜濕婆,毗濕奴派信徒崇拜毗濕奴等,但在印度教看来,這些神的背後還有一個最高實在者──梵。梵既不具有任何屬性,也不表現為任何形式,祂超越一切時空,也不為因果所限,梵是萬物的原因和根本。人們的靈魂為了求得解脱而要親證梵。因此,毗濕奴、濕婆和梵天諸神才作為梵的具體形態而顯現。我們看到的神靈其實不過都是「梵」的不同面向而已。

13.JPG 

廟門口有一個鐵製像是箱子的地方,讓信徒在走進廟前可以丟椰子。為什麼要丟椰子呢,這是有象徵意味的,就像照片上看到的,黑黑粗粗的椰子殼裡面包裹的卻是白拋拋幼咪咪的椰肉,印度教徒在廟前將椰子砸破,象徵希望透過祈禱,去除自己外在的雜質,回歸純淨的內心。我很喜歡這個動作後面的意義!

 14.JPG 

精緻的雕像

15.JPG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amily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